这场“机器换人”的导火索,最早来源于东莞的“用工荒”。
每年春节过后,在东莞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,招工人数的多与少,返岗率的高与低,这两项指标都被视为中国制造吸引力的晴雨表。
“人口红利没了。以前过年的时候,东莞是很热闹的城市,站在街上的满是找工作的人。但是这几年不行了,不到正月十五,马路上是没有人的。现在即便每年过年期间增加工人10%的工资,也还是有人愿意回家过年,最多的时候用工缺口能达到30%。”东莞唯一一个国家智能制造示范点企业的总裁办主任曹豪杰说。
“有的企业为了救急,只能去学校寻找‘社会实践’的学生,但是这些学生工人的效率和产品的品质又成为了新的问题。所以制造业企业的第一季度季报都不会很好。”
“现在‘机器换人’后,这些问题就得到了解决。去年12月份正式对外开放的智能工厂,200台机器人只需要20名配套管理人员就足够了,而真正在车间操作的只需要5名工人,在这之前则需要200名工人。现在生产效率提升20%的同时,机器人将运营成本和产品不良率也分别降低了20%和30%”。